各位尊敬的設計師朋友們,各位嘉賓,大家下午好!
今天可謂高朋滿座,現場有1000多位設計師參會,我還見到了幾位一年多沒見的設計師朋友,很親切!今天什么都好,組織得也好,就是這個會場有點冷颼颼的,主要是建筑的墻體太不保溫了,窗子用的也差,氣密性顯然不夠,導致室內外溫度很接近。但我還不得不把我的外套脫下,因為也不好穿個夾克衫上臺。作為一個北方漢子,我的抗凍能力比在座各位差得多,感覺身體里的能量都被冰冷的墻體吸走了似的。這不是室內設計師的問題,而是建筑設計師的問題。

森鷹在哈爾濱建設了一個這樣的工廠,2014年開建2017年竣工,16000平米的車間,5000平米的辦公樓,冬天不用暖氣,夏天沒有制冷,室溫常年保持在 22~26℃之間,你們信嗎?歡迎大家去參觀體驗!另外,我們在南京買了一棟3000平方米左右的市區小總部,裝修之前我們首先要做被動式節能改造,然后再去追求美感,到時候請大家去體驗。
好房子應該具有節能環保、舒適健康、冬暖夏涼、益壽延年的屬性。我是做窗戶的,所以還要再加一句,算是做個小廣告:中國不缺房子,缺的是好房子,好房子離不開好窗戶。謝謝!

今天我的PPT就一頁,我就講兩句話,第一句是設計師與神,第二句是設計師與人。我自己感覺和設計師就好像是兩個世界的人,我對設計師非常好奇,非常敬仰,但我很難走進你們那個世界里。說起來很慚愧,高考報志愿,第一志愿我報了同濟大學,結果沒考上。我就奇怪了,我高出了同濟分數線不少呢!原來我報的專業,城市規劃系,東北三省只招一個,比清華北大還難上。結果給我甩到第二志愿——哈爾濱工業大學熱能工程系,學的都是傳熱、輻射、導熱、對流什么的。看起來我注定和設計無緣,一輩子的下里巴人,后來就做窗戶了,也算學以致用。所以,今天的分享我就拋磚引玉,供大家批判,說的不對的請海涵。

設計師是一個什么樣的群體呢?有一天我讀《道德經》的第40章,“反者道之動,弱者道之用,天下萬物生于有,有生于無。”反是什么?反是循環,是社會和世界的本質;弱是柔弱,能戰勝剛強;天下的萬物產生于看得見的有形質,有形質又產生于不可見的無形質。我突然就想到這個主題——設計師就是一群“無中生有”的人。這個詞用在這里是褒義詞,而非貶義詞。設計師可以設計一切,從一把勺子,到一座城市。給建筑設計師一塊土地,像貝聿銘這樣的大師,一棟與眾不同的建筑就被創造出來了。“鑿戶牅以為室,當其無,有室之用。故有之以為利。無之以為用。”當我們把房子建造起來,安上門窗,交給室內設計師,然后就有了完全不同的超出你想象的空間。這不就是無中生有嗎?能夠做到無中生有的人,可不是一般人,屬于生而知之那一類。
那么,什么是“無”呢?要向我們自己的內心尋求答案。《道德經》第42章,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”道產生陰陽,生出萬物,我們所說的“無”就是道。《道德經》第4章這樣講,“道沖而用之或不盈,淵兮似萬物之宗。挫其銳,解其紛,和其光,同其塵。湛兮似或存,吾不知誰之子,象帝之先。”大概的意思是,“道”就像一個大容器,但它里面所蘊涵的內容和運用的領域是用之不竭的。“道”是萬物的起源。在我們不斷的認識和了解的過程中,要不斷的消磨認識的鋒銳部分,消除認識的意見分歧,融合各種觀點的光輝,最終形成共同的觀點。“道”好像存在,卻又深奧莫測。我們不知道“道”是怎樣產生的,好像是在天地形成之先。

在《道德經》第14章里面這樣講,“視而不見,名曰夷;聽之不聞,名曰希;搏之不得,名曰微。此三者不可致詰,故混而為一。其上不皎,其下不昧,繩繩不可名,復歸于無物。是謂無狀之狀,無物之象,是謂惚恍。迎之不見其首,隨之不見其后。執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能知古始,是謂道紀。”意思是,看它看不見,把它叫做“夷”;聽它聽不到,把它叫做“希”;摸它摸不到,把它叫做“微”。這三者不可說清楚,所以就混而為一。其上不光明,其下不陰暗,朦朧無法形容,于是又回復到無。就是說它沒有形狀,沒有物象,把此現象稱為“惚恍”。迎著它,看不見它的頭,跟著它,也看不見它的尾。憑這個古老的“道”,來駕馭現存的事物,就會知道古老事物的開端,這就是“道”的規律。在《道德經》里,這樣的章節還挺多的,說了半天也沒說清“道”到底是什么,在老子這,“道”就是一個問號。
孔子是偉大的哲學家、教育家。孔子說:朝聞道,夕死可矣;說早晨如果參透了道,晚上死掉都是值得的,說明孔子也不知“道”究竟是個什么東西。看來我們從孔子和老子那里都不能知道“道”是什么了;那么《易經》里有沒有說清楚呢?《易經》的開篇這樣說,“無極生太極,太極生兩儀,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定吉兇,吉兇生大業。”其實,這句話就是《道德經》42章的翻版,兩儀就是陰陽,無極就是道,四象和八卦就是天下萬物,老子也是《周易》的傳人。無中生有,無就是道,那道是什么東西呢?世界上有這樣一本書,我建議大家都要讀一讀,是四十多個作者用兩千年時間寫的一本書,至今一個字也沒改過,就是《圣經》,《圣經》應該是人類說明書,不是人想出來的而是神所默示的。《約翰福音》1章1節這樣說:太初有道,道與神同在。道就是神。在這里給我們作答了。道是什么?道是神。神是什么?神是創造者,是造物主。太初有道, “太”這個字大家要好好研究一下,很有意思。一個大一個點,簡稱“大點”,這個大點有多大?大而無其外;它有多小,小而無其內。這就是“道”,我從《圣經》里找到了的答案。

我們設計師是怎樣一個群體?靈感從哪里來?是天地萬物,真正的美都藏于大自然中,而神創造了天地。所以我跟大家說的第一句話是設計師與神,設計師是一個不一樣的群體。你們的靈感從神而來,你們是美的詮釋者,你們是讓美走進生活的一群人。因此,我說,設計師是神關于美的代言人,神才是最偉大的設計師。這是我和大家講的第一句話。
前些天,我在飛機上讀到過一篇文章,說95后已經進入到Z時代,Z時代的最大特點是什么?顏值就是一切,顏值就是生命,顏值就是正義。生命誠可貴,愛情價更高,若為顏值故,二者都可拋。顏值的確很重要,森鷹產品的顏值也很棒,不要把森鷹鋁包木空調窗看成東北紅,其實木窗產品是個變色龍,可以承載設計師對顏值的追求。但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是,比顏值更重要的是功能,沒有功能的顏值還不夠美好,就像現在我站在這兒還有點瑟瑟發抖,這個感覺并不美好。這也是我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二句話——設計師和人。美要經過使用,才有價值的。

想要兌現承諾,我們必須振奮起來,要建造改造節能環保、舒適健康的好房子;要使用U值更低的好窗戶,房子還要保持氣密性。我們中國存量建筑有700億平方米,絕大多數都是不節能不保溫不隔熱不密封的房子,每年浪費太多的能源,而且舒適度很低,對地球帶來的危害甚大。森鷹在2012年就推出了中國第一款和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相配套的窗戶,是中國被動式建筑最早的推動者。今天,森鷹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被動窗產品體系。我們將不遺余力的為阻止地球溫升傾盡綿薄之力,我們把“用森鷹空調窗擋住氣候變化”作為我們森鷹人的共同愿景,把“極限降耗,極美生活”作為我們森鷹人的使命,努力做一個“有愛有溫度”的好企業。原研哉說,人們通過生活來創造環境,其中所蘊含的睿智就是設計。設計是讓人認識事物本質的工作。所以在這里我非常真誠的向各位倡議:在你們為顏值而奮斗的時候,一定要先關注人的真實需要,要對房子做改造,讓墻體更加保溫隔熱、密封隔音,讓窗戶更加節能環保,我們的世界已經承受不了更多的碳排放了,到本世紀末地球溫度再升高1℃的話,北極熊、企鵝、海象,一個個物種都將消失。所以作為設計師,一定要兼顧美與功能性,把我們的房子設計成節能環保、舒適健康、冬暖夏涼、益壽延年的房子,這個延年益壽包含兩層含義,一是讓房子更長壽,二是讓居住在其中的人更長壽。謝謝大家! |